观点相同,盲点也相同(陆加)
本文原刊于《举目》官网言与思专栏2017.04.03
雷人的回答
如何与自己观点截然不同的人争辩?迄今为止,我听到的最雷人的回答来自于一位神学教授:你先尝试着为对方辩护!没错,先站在对方立场为他辩护!当你能够为他辩护后,再跟他争辩!
原因是,只有你认真地去辩护时,你才会努力了解对方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选用的事实根据,你也能把问题看得全面些,并建立与对方交流的桥梁。不然,我们可能只是堵住自己的耳朵,却强迫对方的耳朵打开。
这建议或许有点为开窗户先拆墙的味道,但是也蕴含了为了良性的沟通,而多走一里路的善意。
观点的回声室效应
小到夫妻吵架,大到两党的竞选,我们更多看到是那种“我在理,你不在理,我对你错”的辩论模式。这种争辩,使得建立真正有建设意义的探讨和共识,异常艰难。
新媒体与自媒体时代加剧了这种沟通的困难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获取信息、资料甚至观点,而不再依赖有严格专业训练的传统媒体。不仅如此,观点相似的人越来越多的在社交媒体里聚成聊天/信息群。而另一些盈利性的自媒体,为了扩大读者量,专门制造一些“吸睛”的,夸张性的新闻去“喂料”。
在这样的群体里互动,个人已经形成的观点很可能朝单一方向强化,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证据,而不是被查验或挑战,即所谓“观点的回声室效应”(Echo-chamber Effect)。导致观点的偏激、放大、极端化,轻信谣言,同时失去不同观点的人,使得我们的思想成为某些偏颇的固有理念的俘虏。
同质化与异质化
早年瘟疫和病毒流行的时候,最脆弱的人群是同质化(homogeneous)程度最高的群体,就是同一种族,相同遗传背景,很少与其他族群混杂过的。因为他们对疾病的受感程度也相同,很容易在一个恶性的瘟疫面前一起阵亡。反之一个异质化(heterogeneous)高的族群,因着较大的个体差异,总会有些受感程度低的个体,他们能够存活下来,甚至可以帮助他人。
植物学家也发现另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:即使再好的温度、湿度条件下,许多植物品种都会有一些种子保持休眠,推迟发芽。这种种子间存在的异质性不是偶然事件,而是造物主对种子的精心设计。因为自然气候变化多端,今天春光宜人,明天可能就是灭顶的寒流,一下就会冻死所有的小苗。这些休眠的余种是保障物种继续繁衍的必须。
“观点的回声室”里聚集的,常是高度同质化的群体,观点相同,盲点也相同,这有损对真相的判断力。这种突出的现象就是,政治观点的两极化,偏激的文字和谣言像病毒一样,在没有抵抗力的群体中可以轻易地传播。
观点与盲点
在这种新的趋向面前,华人教会应当更加小心,因信徒表现出来的对真相和谣言的辨别力,并不乐观。教会的构架本身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半封闭的群体,而交流的成员多是观点接近的。
我们对共同信仰的坚持和福音真理的固守,是无法在观点的回音室里实现的。如果教会有意无意的忽略、排斥、甚至对不同观点的压制,消声,成为一个思想禁锢和反智的地方,就可能在我们共同的盲点上跌倒。
如何在观点不同的人当中沟通,需要先谦卑的承认自身的有限,承认我们把私欲、输赢、脸面,搀杂在我们的思想和观点里。放下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,我们会发现,不同的观点会丰富我们对真理和真实的认知与体验。圣经既提到“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,竭力地争辩”,也让我们看到有默然不语的时候。这其中的把握和拿捏,是舍己的操练。
联系我们
投稿:editorial@oc.org,请务必注明“投稿给《举目》”。并附中英文姓名、笔名(若不想用真名发表)、电邮、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。
转载:请先致邮editorial@oc.org获得许可,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。